第36章 旦辞妻妾去,暮至洛阳城终(1/1)
类似的一幕,还发生在太尉府杨家小院中。
张凝、杨樱月二女抱着宝宝,与孙尚香侧耳聆听这两句诗,美眸中皆露出欣赏、痴迷之色。
卫府众人目送大军离去后,便也在当日各自离去、返回岗位。
接下来的一年,他们都将极为忙碌。
蹄声隆隆中,大军在晨曦下逐渐提速远去…
在老夏,也就是夏侯渊率军之下,尽管道路因车马不绝而略显拥挤,但一人双马的卫府铁骑,还是在戌时初(七点过)抵达了河南郡缑氏县与偃师县交界处。
在后世,这儿也算是洛阳市区。
因行军而一身戎装的苟哥,换上锦袍玉带后,策马跑到田亩之间实地调研。
与去年相同的是,此地仍是麦苗青青、田垄一望无际。
不同的是,此地人烟比去岁稠密许多。
农夫欢快的歌声回荡于天际。
田垄间、土路上穿着短褐、戴着帻巾的农夫们,在暮色之中扛着铁锨提着水桶,迈着轻快的步伐把家还。
其中不少农夫,甚至还在唱着歌。
远远看到这幅画面的苟哥,心中欣慰至极。
见到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一幕,谁又能想到,洛阳曾先后两次遭逢大难、甚至曾化为一片焦土呢?
初平年间那个爱装笔的义士、良心未失的屠龙青年曹操在《蒿里行》中描述的“千里无鸡鸣,生民百遗一”,说的就是昔年的大汉京畿、洛阳及其周边地区。
此刻,这里阡陌交通、鸡犬相闻、炊烟袅袅、欢歌笑语不绝于耳。
但话说回来…
因此地人烟稠密之故,已不适合大军在此扎营,是以赵旻哈哈一笑,以缰绳调转马头后,匆匆返回军阵。
偃师、缑氏二县尚且如此,昔年帝都洛阳城如何,便可见一斑。
因此,赵旻已无必要再实地考察、调研洛阳。
返回军阵后,赵旻唤来随行的赵俨。
“伯然,洛阳城而今如何?”
赵俨心中一动。
“回主公,洛阳而今已恢复昔年之规模,美中不足者,乃户数不足三万、人口未满二十万,仍百废待兴。
然则…若非主公以良田住宅安置流民、又以新式农具肥料增产,洛阳绝无可能在短短两年间恢复昔年之规模。主公莫非有意迁都?”
颖川士人赵俨,如今正是河南太守,其人治理河南郡已近一年。
以及今日,名都空而不居,百里绝而无民者,不可胜数。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。
摘自《后汉书之仲长统传》
注意:仲长统此时23虚岁,其人在三年前刚刚开始游学。
换言之,仲长统游历天下之时,还要比今年,也就是建安七年晚好几年,而彼时“名都空而不居,百里绝而无民者,不可胜数”。
洛阳城,当然算名都。
此外,仲长先生还补充了一句: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。
也就是说,汉末乱世对社会造成的破坏,比王莽新朝的乱世还要严重。
综上所述,洛阳之所以能恢复得如此迅速,完全得益于赵旻。
赵旻闻言,笑着摇摇头。
“伯然,洛阳身处腹心之地,皇汉不宜迁都洛阳。”
赵旻说得没错。
自古至今,凡定都洛阳之王朝,国祚皆不长久。
曹魏、西晋便是其中之二,东周王室则干脆就是个傀儡政权。
因为身处腹心的洛阳委实太安逸了,缺乏霸者之气。
再者说来,洛阳在太平盛世虽为四控之地,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。
洛阳在汉末两次被破坏,足已证明这一点。
许都只是暂时的国都,无论从哪方面看,许县都不适合做帝都。
如今的秣陵、后来的建业还不如洛阳。
赵旻心中最理想的目标,始终都是长安城…
后世的帝都、如今的幽州治所蓟城,在汉末根本不具备建都条件…
它缺一条京杭大运河!
综上,长安城是赵旻首选。
长安城距西域更近,而且距汉中、河东也都不远,唯一的缺点是长安城身处内陆、远离大洋…
可如今是汉末,不是一千二百年后的大航海时代。
陆上丝绸之路如今刚刚重启,长安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
当然了,苟哥绝对不会向任何人透露,他要迁都长安城之事。
现如今,谁能想到苟哥竟然想迁都长安?
苟哥主打的,就是一个出其不意。
出于以上考虑,苟哥在赵俨疑惑的眼神中,面不改色心不跳道。
“今天下未一统、诸侯皆对神器虎视眈眈,故而我从未考虑迁都之事。然则,洛阳、宛城皆可为大汉之陪都。
若许都失守,可南迁至宛城;若天下一统、天子有意返还故都,则我等届时再迁都洛阳不迟。”
言罢,赵旻骤然高喝。
“诸君!再前行三十里,择一依山傍水、人烟稀少之处扎营!”
赵俨蹙眉看向赵旻,心中已泛起波澜。
卞夫人不是孙尚香,所以佳人老老实实独居一帐。
曹彰曹植两个半大小子,如今同住一帐。
是以,一夜无话。
翌日卯时,大军准时开拔。
至洛阳城外时,赵俨告辞回归岗位…河南太守的治所,正是在洛阳城。
为避免赵俨胡思乱想,赵旻虽如百爪挠心,却也只好在城外略略张望一番、并未进城。
但仅仅这惊鸿一瞥,便使赵旻惊喜交加。
赵俨委实过于谦虚!
洛阳城这哪里是百废待兴?
这分明是政通人和、百废俱兴!
只见洛阳城门内外,摊档密布、旗幡如云,隐隐约约可见城中不乏旗亭、谒舍。
这一切皆表示:洛阳城商业发达!
旗亭是后世酒楼,谒舍则是旅店。
为避免赵俨起疑,苟哥略做张望后,便策马回归阵列之中。
但苟哥并非全无办法。
其人驰至卞夫人身畔,低声问佳人。
“阿妤,洛阳城而今情况如何?”
卞夫人偷偷一笑,旋即同样压低声音道。
“夫君,洛阳城虽未复昔年之荣光,但已颇为繁华。夫君仍有意…?”
赵旻连连摇头。
“我绝无此意,惟愿翌日帝都尽快恢复如初耳。”
卞夫人美眸一转,微微颔首。
二人不再多言。
经过洛阳城后,渊哥再次提速,至戌时中(晚八点),大军顺利抵达弘农城(后世灵宝市)外。
弘农太守杜袭返回岗位,同时带来弘农令听候赵旻差遣。
恰于此时,车马行的车队运来大批货物。
是以,赵旻简单询问那弘农令几句之后,便放其人离去忙碌。
赵旻打量着灯火通明的关中大城弘农城,只见随着车队进城,无数商贩一拥而上、按照订单将自己的货物分装至各自车上。
弘农令显然已对此司空见惯,其人指挥着城门候及守卒,努力维持着现场秩序。
时隔一年再来弘农,赵旻竟生出恍如隔世之感。
车马行沿途所经过之处,诸如荥阳、成皋、缑氏、偃师、洛阳、弘农等地,在这一年之中变化皆极大。
苟哥默默返回城外的军营,趁旁人忙着用饭、洗漱之时,苟哥鬼鬼祟祟溜进卞夫人的营帐。
见佳人正揉腰捶腿,苟哥登时心疼不已,忙不迭上前侍候佳人。
卞夫人任由爱郎为自己按摩,檀口轻启发起牢骚。
“妙才这一日之间,竟行军近四百里!妾实不堪其苦也。嘶…夫君请轻一些…”
卞夫人这娇,也是说撒就撒。
苟哥减轻力道,轻轻一叹。
“阿妤若不堪其苦,不如留在大散关为我完善细作系统如何?”
卞夫人哪里愿意离开爱郎?
佳人轻叹一声。
“夫君,妾已急行军近八百里,区区赶路之苦…妾忍一忍即可。”
苟哥微微一笑,按摩的手便愈发温柔。
这时…
“啊!”
帐帘外骤然传来一声惊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