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中原诸业盛,卫府复出征9(1/1)
“广元、州平、士元,此事稍后再议。你三人且随我接诏令。”
赵旻率卫府一众臣属走到卫府正门外时,不由得微微一惊。
只见卫府外的长街之上,一辆辆马车整齐地排成一条长龙,上面满载着绢帛。
赵旻大略一看,便知这些马车运来至少两万匹绢。
卫府众人明显比他们的无良主公更震惊。
啊这…
这时,赵常侍快步跑到赵旻身前行礼。
“仆参见太子太傅!此两万五千匹绢,乃太子太傅先前寄存于宫中之物。时近岁除,皇后清点宫物之时记起此事,故令仆将此送至卫府。
另外,天子得知卫府诸君今已尽返许都,故向卫府诸君传诏,向卫府诸君今岁所立之大功致谢,并令太子太傅代天子赏赐诸君。此为天子诏令,请太子太傅接诏!”
赵旻接过显然是由伏寿代拟的“天子诏令”,心头不由感动不已。
此事显见。
这些绢帛哪里是赵旻先前寄存到宫中之物?
这分明是伏寿担心爱郎欲赏赐臣属却又捉襟见肘,所以自掏腰包为爱郎撑门面。
思及自己已有数日未见伏寿,赵旻心中不免颇有些愧疚。
于是赵旻郑重其事地向赵常侍行礼道。
“有劳大长秋代旻回禀天子,旻这一两日必入宫谢天子勉励之恩。”
苟哥的潜台词是:有劳常侍转告伏寿,我这一两天一定找机会见她。
赵常侍显然听懂了。
于是其人笑着还礼。
“太子太傅忠心可嘉,仆必当面禀明天子。宫中尚有杂务需仆处理,仆告退!”
赵旻含笑抱拳,目送赵常侍远去。
随后,赵旻一挥袍袖。
“此两万五千匹绢,一并分发于诸君!还请诸君来年倾尽全力、以助汉室尽早一统!”
虽然此时距正旦尚有半个多月,但卫府上下人等皆认为,今日仿佛就是正旦一般。
新加入卫府的荆州流寓士人、以及水镜门下三徒,暗自庆幸自己在蹉跎数年后,终于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、最正确的选择。
所以,当大乔小乔姊妹二人、以及自宫城归来的太史慈周瑜二人,来到卫府正门前时,看到的便是卫府一众臣属开开心心分绢帛的场景。
姊妹二人掩口惊呼,太史慈周瑜二人则羡慕不已。
趁臣属开开心心领福利之时,赵旻将这四人迎进书房。
书房内…
当着赵旻的面,小乔将赵大娘所言转告周瑜。
周瑜尚在沉吟、并未表态之时,赵旻便笑了起来。
“子义、公瑾二位兄长,弟今日便可为二位择良宅,未审钧意如何?”
赵旻早在今年二月时,便已在许都购置大批宅院…
身为后世人,苟哥当然清楚购置首都房产是稳赚不亏之事…
迁都之事绝无可能在二十年内完成,赵旻只有在一统之后,才需要考虑迁都的问题。
而且此时许都人口尚未出现井喷式增长的局面,许都房价并未大幅度上涨。
注意:这是上古与中古之交的汉末,不是中古与近古之交的李唐,这时代之人乡土情怀极重,没有在国都炒房价的意识。
李唐国都长安的房价,离谱程度绝对不亚于后世的华夏首都。
然而…
太史慈和周瑜同时被赵旻吓了一大跳,连连摆手道。
“从文,万万不可!”
苟哥哈哈一笑。
“二位兄长不必担忧,此事弟必隐秘处理,仲谋定然不可能知情。二位兄长既不便露面,便由弟为二位兄长代劳如何?”
太史慈和周瑜二人对视一眼后,无奈苦笑抱拳。
“如此,有劳从文也。”
苟哥心中偷笑:
无论如何,老子距收得这两个大牛更近了一步。
绍叔啊绍叔,如今你实力虽然雄厚、人才虽然济济,但再过两三年,你凭什么跟麾下大牛众多的老子斗?
见周瑜默许赵旻为其人在许都备房产,大乔小乔皆雀跃不已。
大乔执起胞妹的手,深情道:“阿妹,今后如有闲暇,可至许都暂住,以解你我思念之苦。”
小乔连连颔首。
“阿姊放心,妾一定常来许都。”
言罢,小乔一脸坏笑地看向自己姐夫。
“卫将军,老夫人令妾等接回阿绍,并言明阿姊今晚可自便。”
大乔登时收回双手,嗔怪地白了胞妹一眼,俏脸一片通红。
苟哥闻言心中一荡、瞪大眼睛,难以置信地看向满脸娇羞的大乔。
苟哥与大乔目光对视后,后者垂首不敢再看苟哥,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暧昧的气息。
周瑜轻咳一声,打散了这不合时宜的暧昧。
“从文,明日子义兄与瑜便欲返还江东,来年如有机会,你我兄弟三人再把臂言欢。”
苟哥偷瞄了仍娇羞无比的大乔一眼后,方才收摄心中绮念,正色道。
“二位兄长不必心急,清点军器甲胄、战马辎重至少需一日,明日用过午饭后,弟与二位兄长一同启程亦不迟。”
明日,赵旻要护送老娘和老叔一行人至东郡白马城。
那里是赵旻与袁绍地盘的分界线,渡过大河(即黄河)再向北,便是袁绍所辖的冀州魏郡之黎阳城。
所以,赵旻顺便可以送太史慈和周瑜二人出许都城…
赵大娘、赵云一行人的路线仍是走后世107国道,也就是由北城门出许都,经颖川郡治阳翟、河南郡荥阳至东郡白马城,渡河后经黎阳、邺城、赵国、襄国至常山国。
后世,这条路线沿途之地依次为许昌、郑州、新乡、鹤壁、临漳县、邯郸、邢台、石家庄,是妥妥的107国道。
但太史慈和周瑜则是由东城门出许都,渡过鸿沟后沿陈留的兖水一路向东南至泗水,再由泗水转淮水,经中渎水至广陵,最后渡江返还丹徒城。
好吧,这条路线在后世,被称作…
京杭大运河。
准确来说,太史慈周瑜二人,走的是通济渠,也就是北宋汴河至中渎水(里运河)这一段。
赵旻和周瑜可谓背道而驰。
因此,赵旻只能将二人送出东城门,便须尽快赶到许都北郊与赵大娘、赵云等人会合。
太史慈、周瑜抱拳笑道:“从文不必多礼,某等自行离去即可。”
众人谈笑间,赵甲的声音再次从书房门外传来。
“少君,河北儁乂将军、仲治先生至。”
不言而喻,张郃和辛评二人,一定是觐见刘协完毕、却又担心引起赵旻猜疑,因此才会再次赶来卫府见赵旻。
于是赵旻向太史慈、周瑜二人微微一笑后,朗声道。
“二君快快请进。”
大乔、小乔二女识趣地告退。
与孙策、周瑜情同兄弟的挚友太史慈不同,张郃辛评二人与二女素昧平生,二女继续留在书房便显得颇有些失礼。
少顷,张郃辛评二人匆匆而来,行礼后落座。
不待赵旻发问,张郃便笑着抢先道:“从文,实不相瞒,天子反复向某二人垂询袁公之事,因而耽搁一些时日。”
辛评笑着补充道:“天子之意显见,天子欲以世袭县侯之爵招揽拉拢袁公,然则…汝南一郡之地尚无法使袁公满意,遑论区区一汝阳县侯乎?”
袁绍或许并无僭越篡位之心,但其人身为人父,为子女考虑再正常不过…
魏晋时期,士族转变为门阀的根本原因,也正在于此:
士族垄断、甚至是世袭高官,成为门阀实际割据一地,与天子共治。
这个情况,从“王与马共天下”这句谚语便可见一斑。
但如此一来,门阀缺乏进取心、各阶层之间的门槛又犹如天堑,整个社会的颓丧和绝望便可想而知。
赵旻要改变的,便是这种历史趋势。
太史慈、周瑜二人闻言,脸色登时一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