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机关终算尽,噩耗碎君心3(1/1)
但与赵旻、刘备等人不同,江东大军是在停泊于浩荡大江畔的斗舰、艨艟之上,被昂立于一艘大斗舰船舷舷首上的孙策、孙河、孙权、孙尚香……宗室,以及一众虎臣送走。
在吴景、朱治、韩当和黄盖四老离去后,如今丹徒城内,除孙家一众宗亲之外,孙策最信任的心腹只剩下孙河、吕范、张昭和张竑四人。
周泰、蒋钦、陈武、董袭、凌操和贺齐等猛将,因孙策如今并未完全掌控会稽、豫章二郡之故,不可能一直留在丹徒城。
建安六年的江东五郡,各地动乱此起彼伏。
实际上,后来的江东重臣,包括江表十二虎臣在内,他们的部曲大多来自于平乱收俘。
于是乎,紧随吴景等四老之后,陈武赴庐江郡协助庐江太守李术平乱;
周泰、蒋钦赶赴豫章郡巴丘县,防备长沙太守刘磐趁孙策两头难以兼顾之时,出兵攻伐豫章郡。
董袭、贺齐二人则率兵向东南而行,镇压会稽郡山越之乱。
于是乎,这一日之内,完全来不及反应的香妹子,便眼睁睁看着自己大兄身边一众强将纷纷率军离去。
直至凌操主动请缨,欲率部曲赴吴郡东南抵御山越人之时,香妹子方才反应过来、及时劝阻孙策同意凌操出征。
“大兄,而今吴郡士族仍与孙家不睦,且吴县大姓陆家、顾家并未随大兄迁至丹徒,此乃天大之隐患、大兄不可不防也。”
孙策虽已部分听取妹夫赵旻的建议,对江东士族采取安抚、压制并行之策,但为时已晚。
这与孙坚、孙策父子的早期经历有极大关系。
孙坚与孙策籍贯虽在江东,却均在江北发迹。
孙坚早年活跃在徐州的下邳与广陵(见《孙破虏传》);
孙策则活跃在扬州的庐江与九江(见《孙讨逆传》)。
因此,孙氏父子的中坚力量,主要由“流寓士人”与“江北地主”构成,也就是淮泗集团。
孙策横扫江东之时(195-199),离不开淮泗武人的军事支持;
淮泗人因为远离故土,无法再通过“乡举里选”而出仕,故需要孙氏的任命而出仕。
双方各取所需,因此形成同盟关系。
周瑜(庐江)、陈武(庐江)、周泰(九江)、蒋钦(九江)、张昭(彭城)、张纮(广陵)等一干文武,皆为淮泗出身,他们成为孙氏兄弟的肱股之臣。
江东集团即吴郡四姓(朱张顾陆)、会稽四姓(虞魏孔谢)为代表的土著力量。
他们对孙策抱有敌意,多次武装反抗孙氏兄弟的统治,因此遭遇残酷杀戮。
在孙策平定江东过程中,吴郡名士陆康、高岱、王晟,吴郡太守许贡,先后被孙策诛杀。
会稽大姓周氏、盛氏也陆续遭到夷灭。
另有祖郎、钱铜、邹他、严白虎等地方豪强,亦被诛戮殆尽。
孙策如此做,固然是因为江东豪族根深蒂固、且对孙策怀有极深敌意之故,但也不得不承认,孙策因手段过于酷烈,结果反而适得其反。
江东豪族,一度与孙策水火不容。
在孙策与江东豪族矛盾激化到极点的情况下,孙策即便有意缓和矛盾,江东豪族一时之间也难以接受孙策释放出的善意。
尤其是,在孙策已渐渐与赵旻对立起来的情况之下。
要知道,这些江东豪族,未尝不曾怀有类似荆州豪族一般的心思。
最要命的是,孙策如今迁治所至丹徒城后,认为吴县士族在丹徒城无法再一手遮天,所以孙策仍然不屑于如苟哥一般,只要出城必率至少一屯(百余人)精骑。
以是故,愈发懂事识大体的香妹子,才不敢让孙策离开丹徒城哪怕一步。
甚至于,受稳如老狗的苟哥影响,只要丹徒城内孙策的众多心腹离去,香妹子便极为不安。
孙策面对小妹的担忧,显得颇不以为然。
“阿香不必担忧,我麾下今尚有万余精兵,纵是诸多大将出征,我又有何惧哉?”
孙策的话是没错,但孙策你敢不敢像苟哥一样,出门至少率百余精兵亲卫、以及至少一什(满编为十三人)可随时召唤援军赶来的斥候随行?
所以香妹子毫不客气地反驳自己大哥。
“大兄若愿率一曲精兵随行,妾便无话可说。”
一曲为五屯,即近六百人。
深受苟哥熏陶的香妹子,终于变了。
她不再是那个英雄孤胆的超勇美少女,变得成熟稳重许多。
孙策却一如既往。
其人嗤笑一声:“阿香,我孙家儿女,何曾如此胆小如鼠?再者,丹徒终为我亲选之地,在丹徒,宵小之辈焉能奈我何?”
香妹子美眸泛雾,“扑通”一声拜倒于地。
“妾乞请大兄三思!”
孙策登时心疼不已。
其人扶起小妹,无奈长叹一声。
“也罢!且待诸将归来,我再遣凌将军出征。”
香妹子转嗔为喜。
“大兄不必忧愁,夫君至多一月便至丹徒城,大兄若有难解之事,届时可与夫君商议。”
孙策也转忧为喜,纵声大笑。
“甚善!旻弟难得有暇,届时我必与旻弟开怀畅饮、不醉不归!”
香妹子见其人大哥不似作伪,便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辞别孙策之后,香妹子仍有些不放心,于是妹子快马加鞭,驰至吕范府邸。
吕范与孙策虽名为臣主,实则有升堂拜母之情义,所以香妹子相见吕范,同样简单至极。
吕范得知香妹子求见,二话不说便放下手中事务,唤来自己夫人,与孙尚香在正堂见面。
心系大哥安危的香妹子,懒得与吕范寒暄,而是直奔主题。
“子衡兄长!妾深恐大兄之安危也!”
吕范抚须的手微微一僵。
“阿香何出此言?”
虽已成熟许多、但心思仍单纯的香妹子毫不讳言,将自己心中所忧娓娓道来。
吕范抚须默然。
吕范的貌美正妻刘夫人见气氛有些凝重,便微微一笑道。
“阿香不必忧愁,拙夫而今亦有三千部曲、一屯骑兵,便是吴侯轻车简从出城,拙夫亦可及时护卫吴侯。”
吕范明显有些烦躁。
其人转首瞪了爱妻一眼后,复又向孙尚香作揖。
“阿香若心存忧虑,不妨即刻渡江至广陵郡,求助于广陵太守陈元龙。
陈元龙深知卫将军与主公之情义,且其人又颇为任侠,必不会袖手旁观也。”
刘夫人丝毫不因自己夫君那一瞪而心怀芥蒂。
恰恰相反,刘夫人站起身向自己夫君盈盈一礼。
“夫君高见,妾乃妇人之言,不足一哂也。”
诚然,若当真有人欲行不轨,其召集而来的部曲绝对不在少数,吕范那区区三千兵卒、百余骑兵,又能济得甚事?
在极为了解孙策的吕范看来,自己与其指望孙策及时展开自救,倒不如干脆去找陈登求援。
在吕范看来,在生死攸关的危机面前,这么做不丢人。
没错。
吕范也同样认为,江东豪族贼心不死。
吕范、刘夫人这夫妇二人言罢,香妹子便美眸一亮。
妹子唤来出身于赵家旁支的亲卫曲军侯,对吕范道:“子衡兄长,夫君这五百精锐重骑兵,便暂由兄长代为照拂!”
吕范也是个干脆人。
其人当即颔首。
“阿香,某亲自护送你渡江赴广陵!”
其实,香妹子即便孤身至广陵也无妨,天下谁人不知,香妹子是卫将军爱妾?
广陵虽实际为陈登割据,但别忘了,陈登对苟哥心服口服、极为推崇。
更何况,当今天下谁敢轻易捋卫将军虎须?
所以,香妹子只要到广陵,便与其人回到许都无异。
丹徒距江都、广陵二县,不过隔着大江而已。
三地在汉末,同属东海之滨。
后世的南通、崇明岛、魔都,如今都是汪洋。
于是乎,不但渡江后的香妹子被江都、广陵二县官吏热情接待,就连送香妹子渡江的吕范,也被二县官吏热情挽留、款待。
晚宴之时,广陵令含笑作揖。
“子衡先生,敬请留宿一晚护卫某等主母,某等已联名上书,陈府君明日必至此地。”
吕范一方面放心不下孙尚香,一方面也想再见一见那豪杰一般的陈登,于是其人欣然应允。
孙尚香也对侠肝义胆、豪气纵横的陈登极有好感,何况此番妹子还有求于人。
故而妹子也轻点螓首。
“只是有劳陈府君奔波劳碌。”
一时间,推杯换盏、宾主尽欢。
同一时间…
许都竟陵侯府内。
竟陵侯,便是刘瑁。
刘焉本是荆州江夏竟陵县人氏。
此刻,刘瑁的书房之中,赵旻居中而坐,刘瑁夫妇和吴懿,则端坐在赵旻下首。
不言而喻,苟哥塞给吴懿的物事,起到了应有的作用。
愈发显出老涩批本色的苟哥,偷偷打量了一番据说贵不可言的吴夫人之后,心中很欣慰。
因为吴夫人虽貌美,却远不及苟哥的乖宝宝卞夫人。
吴懿抱拳行礼。
“主公之苦肉计甚妙也!天子得知某被主公逐出卫府,便屡次三番召某觐见。”
苟哥对此毫不意外。
“子远兄,我非欲对天子不利,但求自保耳。”
然后…
刘瑁之言,震惊了赵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