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 轻装出北地, 益州骤逢喜下(1/1)
当晚直至戌时中(晚上八点左右),赵旻方才下令全军扎营安歇。
不多时,夜幕中的陈仓故道便亮如白昼,大道两旁,立起密密麻麻的营帐。
依照惯例…
赵旻依然召集众人议事。
这一次,赵旻当众宣布,其人准备将刘晔、阎圃留在汉中南郑城,协助益州牧步骘,在汉中、巴西二郡屯田。
“子扬,汉中、巴西二郡我便托付于你,待来年我再抵大散关时,你便可返许都。”
旋即,赵旻神色肃然地看向阎圃。
“公苗,我知你阎氏乃巴西望族,盼你鼎力支持子扬,使汉中、巴西二郡尽速恢复活力!你若立功,我必不亏待于你!”
赵旻依然是恩威并施,而且效果一如既往。
尽管阎圃满腹疑窦,其人还是恭恭敬敬领命。
阎圃随赵旻一路走来,即便其人最初时心有不甘、甚至暗藏野心,但其人在亲眼目睹赵旻的一系列手段之后,早已变得老老实实、心无杂念。
尤其是在赵旻送出收河西、二关这份大礼之后,包括张鲁、刘璋、阎圃、李休在内的众降臣,更是对赵旻感激到无以复加。
所以,纵使赵旻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,阎圃也没有生出任何异心。
要知道,张鲁只是名义上的鬼道师君,或者说是汉宁王,汉中、巴西二郡实际上的主宰,其实是出身巴西豪族的当地名士阎圃。
刘晔虽对此有些疑惑,但还是极为爽快地接受了任务。
当然,其人免不了提出疑问。
“主公,莫非又有何变故?”
赵旻笑着颔首。
“子扬不必多虑,此变故实乃天大幸事也!若此事可成,则武都、汉中、巴西三郡,乃至益州全境黎庶,皆将受益良多也!”
众人闻言皆生出好奇。
然而…
赵旻这个苟哥却笑而不答。
“诸君,对于此事,我尚无十足把握,待我等行至南郑城,诸君便知此变故究竟为何也。”
说着,苟哥复又看向颜良。
“前将军,待我等行至成都城,你便替换令明,暂且屯驻于彼处。牂牁、益州、永昌、越巂四郡,尚需前将军安抚、镇压!”
这意味着,颜良仍有大把军功可捞。
颜良虽对军功需求不大,但其人终究是武将。
是以颜良大喜领命。
赵旻颔首后霍然起身。
“诸君一路辛苦,今晚暂且早些安歇。待我等至南郑城,一切便将揭晓。”
苟哥开会频率虽高,但其人胜在开会效率快。
尽管开完会后,其人一众臣属皆好奇不已、互相打探消息。
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香妹子、苟哥的两个小徒弟,便如同好奇宝宝一般,跟着苟哥问东问西。
虎头虎脑的曹彰,瓮声瓮气问道。
“先生,究竟有何变故发生?”
赵旻微微一笑:“阿彰不必多问,待明日我等抵达南郑城便知。”
机灵的曹植眼眸一转。
“先生,此事既与子扬先生屯田有关,莫非先生已有良策?”
赵旻哈哈一笑,心中很欣慰:
历史上的陈思王果然智计过人,老子一定要竭尽全力培养这孩子。
曹彰恍然。
“先生莫非已得良种?”
赵旻笑得更加开心。
谁说曹彰有勇无谋?老子一定要将曹彰培养成邓艾、姜维那等允文允武之人。
于是赵旻颔首。
“正是,然则阿彰,实情如何,尚有待确认也。天色已晚,你二人速速安歇!明日卯时我等准时开拔!”
待二徒走后,香妹子欢呼一声,扑进爱郎怀中奉上香吻。
见识到爱郎多次神奇之后,香妹子如今对爱郎的话深信不疑。
同时,爱郎心怀万民的家国情怀,让香妹子感动万分。
于是…此处省略一万字。
苟哥和香妹子春光无限好之时,颜良营帐内。
荀攸、刘晔、颜良三人正在秘议。
颜良嘿嘿一乐。
“公达兄、子扬,以某家观之,赵冉阿兄既已至大散关,则主公必得良种也。某家以为,此良种或为甘蔗之种也。”
荀攸和刘晔对视一眼,皆哑然失笑。
前者笑着摇摇头:“前将军此言差矣!以兄视之,主公所得良种应为稻种也。”
后者补充道:“前将军,主公所得之稻种,应有两种,或可适应益州北、南两地之气候亦未可知也。”
说着,刘晔站起身作揖。
“时日不早,请二位兄长早些安歇。”
此刻的董和营帐内,东州人,外加一个巴西严颜,也在讨论此事。
费观捋须而笑。
“幼宰兄以为,主公有何良策可纾解益州之困?”
董和抚须微微摇头。
“宾伯,益州文法羁縻、蜀土士人互相承奉、德政不举、威刑不肃。兼且蜀土富实,时俗奢侈,货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倾家竭产。
如此可谓积重难返,欲纾解此困,非大气魄之雄主施展强硬举措而不可为也。兄实不知主公有何妙策可破此困局。”
侍立于老爹董和身后的董允,此刻走到二位长辈身前深施一礼。
“大人、叔父,以孩儿拙见,主公应仍是施展增亩产之手段,以纾解益州之困局也。”
董和抚须的手骤然一顿,旋即其人哑然失笑。
“阿允,水稻不同于粟、麦,纵使主公可增其亩产,然则水稻生长周期长达半年之久,又如何一年两熟?”
董允深深躬身。
“然则,大人,若主公可使水稻生长周期缩短至四月,又当如何?”
费观摇头苦笑。
“阿允,且不提此事绝无可能,即便确有此水稻,待第二轮耕种时,亦已至六月,至十月收割时便已入冬,水稻焉能存活?
届时,老夫惟恐不但水稻将颗粒无收,且农人亦将空忙一场也。”
董允心中虽然对费观的话颇不以为然,但怎奈何费观是长辈…
于是其人只好躬身行礼,再次回到自己老爹身后。
只是,董允心中嘀咕:阿父、叔父在亲身经历如此多大事后,竟仍怀疑卫将军?
费祎本也想提醒自家族父,但见好友董允碰了个钉子,其人便不再开口。
严颜忍不住插口道。
“或许,主公真有增产良策亦未可知也。”
董和、费观对视一眼,呵呵一笑,并未答话。
显而易见,他们不信。
原曹操、今苟哥麾下一众强将们,加上马腾父子二人,也聚在一起讨论所谓“变故”。
因为话超多的于禁不在,所以徐晃替代了于禁的角色。
“诸君,主公所言变故,究竟为何?”
乐进言简意赅。
“汉中屯田!”
于是晃哥主动忽略了进哥,看向渊哥和辽哥。
辽哥思忖再三后,犹犹豫豫道:“莫非主公已解决益州难题?”
渊哥颔首附和。
“想来定然如此。”
晃哥捋须蹙眉。
“然则,主公又有何良策?”
进哥再次开口。
“公明何必心急?某等至南郑城便知!”
得…
这天儿是没法再聊下去了。
晃哥无语加求助地看向渊哥。
渊哥乐了。
“公明、文远放心,明日戌时,某等定可至南郑城!”
晃哥要的就是这句话。
这一夜再无其他话。
翌日卯时,怀着复杂无比且各不相同的心情,众人再次踏上征程。
沿陈仓故道穿越秦岭之后,在不知不觉间,众人发现眼前景色大变。
大道两旁的农田中不再是由高粱编织而成的青纱帐,而是大片水田、金黄的水稻。
水田中沉甸甸的稻穗,配合着欢快的蛙鸣,仿佛在书写着名为“丰收”的华丽篇章。
处于队列最前端的赵旻,眯起眼凝神观察着那一串串饱满的稻穗,若有所思。
大军赶至南郑城北城门时,时间刚刚来到戌时。
城门前,赵旭已恭候多时。
其人远远迎上前,向赵旻深施一礼。
“少君请至车马行。”